台灣新生代女演員
電影《阿波羅男孩》 飾演妹妹 Debby
榮獲第52屆金鐘獎 戲劇節目新進演員獎
入圍第52屆金鐘獎 最佳女配角獎
入圍第26屆華鼎獎 百強電視劇最佳女配角
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飾演李大芝一角,成為話題人物
參與電影《阿波羅男孩》的演出前,我做了很多關於身心障礙者的田野調查,發現戲劇呈現的只是冰山一角,有許多值得我們重視的故事,在社會各個角落真實上演。「無限影展」就像一張入門票,引領觀眾透過不同面向看見身心障礙者所處的世界。
敞開心胸接受真心與擁抱
我深感榮幸能成為無限影展的代言人,同時也帶著戒慎恐懼的心情,覺得有責任要為身心障礙者喚起社會更多的關心與注意。然而另一方面,我擔心過多的關注與討論,太過強調「我們、他們」的二分法,可能在無意間對身心障礙者造成傷害,或拉大彼此的距離。
戲劇的意義,在於讓人反思自身行為,潛移默化中消除各種偏見及隔閡。透過影展,我發現很多方面都很值得深思。例如,《阿波羅男孩》中的泰翔是高功能自閉症者,儘管個性溫和,但媽媽只想把他帶在身邊照顧,不信任政府或機構的專業輔導。此外,劇中也凸顯身心障礙者「不想造成他人的麻煩,也不想被同情,不接受他人幫助」,擔心被貼上標籤的問題。
我聽過一個真實案例:父母已經七、八十歲,近五十歲的身障兒子身材魁梧,不容許有任何咀嚼的聲音,家人要躲在房間裡吃飯,否則會遭狀況不穩定的兒子摔打,這一家人是在這樣一觸即發的恐懼下生活著。如果沒有專業輔導的介入與協助,可能會造成家庭關係的緊張,陷入惡性循環。事實上,社會本就應該是互助的、共好的,不需要拒絕協助的善意。不妨試著接受專業服務的支持與陪伴,相信真心,接受外界的每一個擁抱。
以同理心出發感受生命美好
當時,為了揣摩身心障礙者的家庭生活,觀察周遭擁有同樣狀態的案例,我曾想像自己如何與他們相處。我的老闆就有一位高功能自閉症的孩子,他對聲音、顏色都一些固定的堅持,跟他相處就要跟上他的節奏。儘管我覺得他很可愛,但經常捫心自問,如果他是我的小孩,又或者,我真的是劇中的Debby,還能一直保有恆常不變的耐心嗎?
最後,我體悟到耐心與溫暖,都要練習。而同理心是開始的第一步,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出現了需要關心的對象,才會開始學習該如何小心翼翼的呵護。如果可以,先試著從自己生活中的人事物開始,理解並接納身邊的人,才能感受生命的美好。
各個角落都有真心誠意付出的人
身心障礙者手足的議題,也是我因戲而感觸深刻的一環。劇中我飾演的角色,認為母親偏愛自閉症哥哥,佔據了媽媽所有的心思及時間,一直在探究自己究竟有沒有被愛過的證據,甚至母親過世後,都還不放棄的從遺物中找尋蛛絲馬跡。事實上,從媽媽希望女主角去過自己的生活,到訓練身障者獨立,都是「不想拖累」手足的態度,就已經是愛的表現。
另一方面,從手足的角色出發,看似很排斥原生家庭,但最後仍選擇回來照顧身障手足。我身邊也有朋友是同樣的想法,都認為當父母真的撐不下去了,手足一定會接手照顧,與其說這是社會賦予的道德壓力,我卻覺得這也是另一種愛的形式。對於往往被迫提早成熟成長的非障礙手足Debby們,社會也可以多些支持與關心。
我多麼希望能給身障者與身障者家庭更多力量。我很想握著這群朋友的手,說「不要放棄,在你沮喪、脆弱的時候,都要記得世界上有很多人,或許不擅表達,但絕對願意真心誠意的付出,跟大家站在一起。」
無論身在何處,我們都能夠以同理的眼光看待彼此,傳遞溫暖和支持,因為我們都是彼此的家人,永不孤獨。